我和我的家乡(八)
日期:2023-04-21  作者:财税学院 来源:财税学院  浏览量:146


作者:张璐

    “大河之南,熊耳之北,渑水汤汤,韶峰巍巍,仰韶文化,秦赵会盟,古今相和,各美其美”这就是我的家乡-渑池。我是会计学本科K2106班张璐,下面跟我一起走进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,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。

    一座城市不只是人、楼、街道的集合,让城市气质和灵魂与众不同的,是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。据县境内考古发掘,县北的青山有古代动物化石点。在青山、北仁村一带,城关镇羊河,英豪镇吴窑头等地,发现有众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,说明渑池在远古时期就是人类活动的地点。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,远在5000多年以前古人类曾在这里劳动、生息,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。

    在夏代,黾池曾是夏王朝的统治中心。春秋时,黾池属郑国,但西部少部分地区属虢国。战国时期,韩国灭郑国,黾池转属韩国。公元前279年,赵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在黾池“西河之外”会盟,留下了蔺相如智挫强秦的千古佳话。三国时期,魏文帝曹丕,始将县名由“黾池”加水旁改为“渑池”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的苏轼出蜀过渑,写下了著名诗作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,“雪泥鸿爪”成语留传至今。1938年,上官子平开始统治渑池。同年,中共中央派遣刘向三来渑池建立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,邓小平、杨尚昆、彭德怀等曾经过兵站,刘少奇在渑池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。

    刘少奇同志在渑池的红色故事就要从这里说起1938年11月23日,为贯彻落实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精神,主持中原局工作,刘少奇(化名胡服)一行,由延安出发,于当年11月28日途经八路军渑池兵站停留,临时居住在位于海露大街的一座小院,也就是现在的刘少奇旧居。这是一座青砖黛瓦、木格窗棂的古朴院落,也是一座具有豫西特色的长条状两进四合院。走进院子,砖木结构的房屋保存完整,青砖白墙,修葺一新,但古韵依然。

    院子的最里面,有一间屋子,这间屋子有20多平米,当年刘少奇同志就在这里居住。这个房间用一个白色床单隔开,分成两个卧室,刘少奇同志住的地方大约15平米,另外一个则是两名发报员住的。那个时候条件特别艰苦,而少奇同志在渑池期间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,当时住在里,都是靠火盆取暖。但刘少奇同志就是在这仅约15平米的房间内起草了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。1938年12月20日,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,为豫西迎接抗战作了政治上、思想上、组织上的准备,给豫西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,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工作、党组织的发展,建立扩大抗日根据地,培养党的地方干部起了巨大的作用。

    为培养党的地方干部,训练骨干力量,刘少奇就把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的思考纳入工作日程,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党内生活的观察和对豫西的形势分析,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,开始撰写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提纲。刘少奇同志白天开会,晚上撰稿,首先完成了该书的提纲。随后,刘少奇亲自指导豫西省委在渑池兵站举办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,在训练班上,他又亲自给学员讲了中共党史,并首次宣讲了共产员的修养问题。

    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,这部在渑池撰写提纲并首次宣讲的党建名著,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,对当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,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,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了重大作用,对于今天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

    有刘少奇同志这样的革命先辈做榜样,我辈青年自当努力学习,力求上进

    悠悠天宇旷,浓浓家乡情。今天的渑池是红色的渑池、是文化的渑池、是生态的渑池、更是我深深热爱的渑池。